close
  經過了將近一個多月的閉關"苦讀"之後, 在自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參加了2014年今年度美洲胸腔醫學會年會(ATS 2014)所聽到有關於呼吸道管徑(airway caliber)的一些片斷的新知, 總算可以有一點小小的心得可以分享在這裡給朋友們. 
  要了解這部分的內容之前, 上個月, 也就是在前兩篇引用Youtube上頭的教材, 曾經介紹過人體裡肌肉系統, 包括骨骼肌和平滑肌的收縮機制, 還是有些幫助. 如果有時間, 還是要把重要的內容翻譯成中文, 就可以更清楚認識到呼吸氣道特殊而微妙的機制. 

  回到主題, 從2013年一篇由Brian C. Harvey以及 Kenneth R. Lutchen發表在生物醫學工程有關的雜誌論文, 特別把呼吸道過度敏感(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在氣喘病人上應該是普遍可見的特殊表現, 從各個研究文獻中找到了調控的因子, 一一詳細說明, 並且, 著重在"潮氣"(tidal breathing)呼吸下, 以及"深吸氣"(deep inspiration)狀態下, 影響呼吸道管徑的相互調控原理. 另外, 這篇文章的最後, 也提到了疾病發生時, 在呼吸道重塑(airway remodeling)以及發炎(inflammation)狀態下, 這些影響管徑大小的因子有那些影響. 


  •   傾向管徑狹窄的力量有: 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縮力(圖中黑色和灰色部分), 和(a)平滑肌的肌肉質量(mass)以, (b)可收縮力(contractility)以及(c)可以調控的肌肉長度(length adaptation)三者有關係. 
  •   反對力量, 也就是對抗管徑狹窄的力量有: (1)外部"負載"(External Load)和(2)內部負載(Internal Load); 這兩者在圖示上, 約略等於紅色的肋膜壓力以及綠色的有彈性的管壁這兩個部分, 另外黏膜, 呼吸道本身的硬度也有連帶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angyu 的頭像
    Kuangyu

    專科醫師陳光裕的部落格

    Kuang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