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rostral fluid shift (6)
- Dec 23 Sat 2017 14:53
簡單介紹2018以後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新而且可能有效的治療方式...
- Dec 08 Fri 2017 11:00
身體的下肢含水量向頭頸部移動, 姿勢的改變可能並不只是單一的影響因素
這裡提供一些說明,以寫筆記的方式,用於補充前一篇部落格文章,【2017最後一個月又一次連結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身體含水量移動的相互關係】的內容。
動物實驗結果可以知道心臟機能與睡眠呼吸中止症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可能是:
上呼吸道阻塞之後導致了
- 心室肥大
- 心肌缺血
- 左心衰竭
- Dec 01 Fri 2017 18:02
2017最後一個月又一次連結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身體含水量移動的相互關係
完整的這篇部落格文章應該標題為:【試著又一次連結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身體含水量移動的相互關係--作為2017 TSPCCM 兩篇海報論文的補充資料】
可是,太長的標題,應該會令人暈眩吧?
我們所居住的環境,只要有大氣的流動,就會隨之帶來氣體的物理性質而影響的空氣品質。像最近冬季的台灣本島,西南部各個縣市經常上升的懸浮微粒警示,就和大氣的流動,溫度的變化,以及有沒有來自遠方的高冷空氣帶動氣流有著很大的關係。
- Jun 12 Mon 2017 21:09
進一步了解夜眠時躺平與日間持續坐姿有關的身體含水量移動狀態的醫學研究
這個有趣的臨床醫學研究範疇,其實已經被版主關注了好幾年了,而這個來自於加拿大多倫多臨床睡眠與生理時鐘生物學研究中心,T. Douglas Bradley醫師領導世界的團隊,過去也曾有台灣的臨床醫師在當地參與研究.。在2008年即已經由2017年現任職於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的蘇茂昌醫師開始發表了相關的醫學研究報告,並且在隔年,2009年即針對並不肥胖的男性為主要研究對象發表了一篇俗稱blue journal, 也就是美洲胸腔醫學會最重要的一本期刊(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論文,確定了不一定與體重有關的另一類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致病原因,與下肢部位的組織含水量向胸部與頸部移動(rostral fluid shift)有關聯。
而版主自己也對於這個題目很有興趣,曾在參與2012年美洲胸腔醫學會在舊金山舉辦的大會中報告了一篇海報論文(Kuang-Yu Chen et al Role of Low Dose Furosemide Before Sleep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JRCCM 2012;185:A6463),而研究的結果也發現適當的口服低劑量利尿劑(furosemide 10mg到20mg, 註: 即一般錠劑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錠)使用,剛好能在約略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後產生大概200ml左右的尿生成量,而適度改變了組織含水量和胸與頸部移動的趨勢,而降低了睡眠多項生理訊號測驗(polysomnography, PSG)所得到的呼吸阻塞指標(respiratory distress index, RDI)。
- Jun 12 Mon 2017 21:09
進一步了解夜眠時躺平與日間持續坐姿有關的身體含水量移動狀態的醫學研究
這個有趣的臨床醫學研究範疇,其實已經被版主關注了好幾年了,而這個來自於加拿大多倫多臨床睡眠與生理時鐘生物學研究中心,T. Douglas Bradley醫師領導世界的團隊,過去也曾有台灣的臨床醫師在當地參與研究.。在2008年即已經由2017年現任職於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的蘇茂昌醫師開始發表了相關的醫學研究報告,並且在隔年,2009年即針對並不肥胖的男性為主要研究對象發表了一篇俗稱blue journal, 也就是美洲胸腔醫學會最重要的一本期刊(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論文,確定了不一定與體重有關的另一類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致病原因,與下肢部位的組織含水量向胸部與頸部移動(rostral fluid shift)有關聯。
而版主自己也對於這個題目很有興趣,曾在參與2012年美洲胸腔醫學會在舊金山舉辦的大會中報告了一篇海報論文(Kuang-Yu Chen et al Role of Low Dose Furosemide Before Sleep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JRCCM 2012;185:A6463),而研究的結果也發現適當的口服低劑量利尿劑(furosemide 10mg到20mg, 註: 即一般錠劑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錠)使用,剛好能在約略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後產生大概200ml左右的尿生成量,而適度改變了組織含水量和胸與頸部移動的趨勢,而降低了睡眠多項生理訊號測驗(polysomnography, PSG)所得到的呼吸阻塞指標(respiratory distress index, RDI)。
- Jun 12 Mon 2017 21:09
進一步了解夜眠時躺平與日間持續坐姿有關的身體含水量移動狀態的醫學研究
這個有趣的臨床醫學研究範疇,其實已經被版主關注了好幾年了,而這個來自於加拿大多倫多臨床睡眠與生理時鐘生物學研究中心,T. Douglas Bradley醫師領導世界的團隊,過去也曾有台灣的臨床醫師在當地參與研究.。在2008年即已經由2017年現任職於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的蘇茂昌醫師開始發表了相關的醫學研究報告,並且在隔年,2009年即針對並不肥胖的男性為主要研究對象發表了一篇俗稱blue journal, 也就是美洲胸腔醫學會最重要的一本期刊(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論文,確定了不一定與體重有關的另一類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致病原因,與下肢部位的組織含水量向胸部與頸部移動(rostral fluid shift)有關聯。
而版主自己也對於這個題目很有興趣,曾在參與2012年美洲胸腔醫學會在舊金山舉辦的大會中報告了一篇海報論文(Kuang-Yu Chen et al Role of Low Dose Furosemide Before Sleep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JRCCM 2012;185:A6463),而研究的結果也發現適當的口服低劑量利尿劑(furosemide 10mg到20mg, 註: 即一般錠劑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錠)使用,剛好能在約略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後產生大概200ml左右的尿生成量,而適度改變了組織含水量和胸與頸部移動的趨勢,而降低了睡眠多項生理訊號測驗(polysomnography, PSG)所得到的呼吸阻塞指標(respiratory distress index, R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