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小兒急診缺少兒科主治醫師, 那麼在急診給小兒氣喘的病童什麼治療比較好?
答案是, 依據美國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NHLBI)對這樣子的狀況, 還是首推吸入型類固醇(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 以目前的醫學研究報告來看, ICS仍然足以減少急診就診的次數, 只是即便在美國也還是使用不足(underutilized).

  就最新一篇由Annie Lintzenich Andrews醫師和研究同事們共同發表在Journal of Asthma(氣喘期刊)的內容來看, 如果小兒病童因為急診以後再次返回門診的比例並不太高的時候, 即使是這些原本長期照護小兒病童的家庭醫師知道急診的事, 也不太給予ICS使用. 由於可以有效預防氣喘的發作, 在第一線醫療單位面對急診氣喘的患者, 開立吸入型類固醇是最近的一種趨勢.
  美國南卡地區(South Carolina)的醫療調查裡, 只有百分之十二的患者在急診以後回到正常的門診進行追蹤, 但是在急診就配發或是開立吸入性類固醇的話, 後續三十天之內的再入急診或是因氣喘入院的比率就會降低. 他們以前曾經調查, 急診部的小兒醫師郤仍然只有少於百分之二十五的機會在第一時間給患者必須的ICS, 或是相信在急診開立這類型的"長期維持"用藥並不是他們的責任. 所以第一作者Annie醫師就想要藉著品質的活動來增加這個比例. 

  在研究期間的2011年七月到2012年六月之間, 二到十七歲的兒童與青少年曾經到急診就診者, 被研究人員納入實驗的對象, 他們找到了一百九十八位研究對象, 其中的一百十七位是調查當實, 沒有在使用吸入型類固醇的, 而其中的百分之十七在看了急診之後才開始使用ICS.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品質教育訓練以後, 平均使用率提昇到百分之二十五, 郤沒有達到研究預定目標在第五個月提昇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的比例, 一直到第九個月才超過了百分之七十五的理想目標, 並且成果可以向後更持續了八個月. 
  
  研究人員其實知道透過整合多科別的品質提升計劃(Multidisciplinary QI project)的系列PDSA迴圈(Plan-Do-Study-Act, PDSA cycle), 是可以提高急診第一線醫師給予小兒病童吸入型類固醇比例的.有些未來可以更進一步面對的問題是, 在急診如果沒有每月按時提醒開藥的醫生持續維持一定的吸入型類固醇給予比例, 結果會是如何? 或是在緊急醫療網的急救員(EMR), "無接縫"地在第一時間就提示開藥的醫師給予ICS使用, 相信也會是有效的維持長期開藥比例的好方法. 在這篇討論品質改善的臨床研究論文的結論, 作者提出只要是利用看起來不是十分高科技的作為(relatively low-tech interventions), 就能增進急診醫師對小兒病童給予ICS的比率, 因此, 同樣的方式也可以不困難地應用在不同的醫院急診部門. 

  如果對於PDSA cycle, 即戴明迴圈, 有興趣, 這裡有一個由www.cms.gov所提供的pdf模板可以提供擬訂你所需要的品質改善方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uang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