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這篇發表在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SCI impact(科學引用指標分數)在2009年還有4.73分, 在小兒科醫學界位居第二名, 由一位Chang L. Wu(吳強?)助理教授所發表的文章顯示, 在某些地區, (本文研究地區為美國的南卡, South Carolina)仍然有著固定比例的兒童接受醫師給予單一種白三烯素受體拮抗藥物(leukotriene receptor antagonists, LTRA)來治療嚴重程度的氣喘.

  在2007年開始, 許多臨床指引就提出對於持續階段的氣喘(persistent asthma)建議用吸入型類固醇來治療, 才有比給予單一使用白三烯素受體拮抗藥物更有成效的臨床控制效果. 雖然, LTRA和類固醇作用的機轉不同, 可以口服嚼入, 可以每天只吃一次而有臨床上給藥的好處, 但是到了2012年的Cochrane review郤發現了LTRA仍然比吸入型類固醇的效果差, 甚至也更不經濟(less cost-effective). 2005年和2011年, 分別不同的臨床研究, 在美國與英國發表時, 也都發現在肺功能的改善上, 在臨床免於急性發作影響生活的目標上, 在使用急性短效乙二型擬交感神經促進劑緩解症狀的頻率, 以及生活品質上, 吸入型類固醇似乎都比較LTRA好一點, 或是LTRA只與吸入型類固醇差不多, 長期使用到二年的時候, 郤仍然是吸入型類固醇比較有優勢.
作者吳醫師在這篇研究論文中, 採用了橫斷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的方式, 找出時間界於2007年到2009年, 總共一萬九千五百一十二名年紀在兩歲到十八歲的兒童和青少年, 其中一部分二千六百五十八名的病童因為沒有持續接受氣喘的長期控制用藥治療而被剔除以外, 有一群只使用單一種LTRA來治療嚴重程度的氣喘, 人數在二千五百零八名, 而另外多數則長期使用吸入型類固醇, 人數為一萬四千三百四十六名. 
  
  在經過分析之後發現在南卡地區, 一些流行病學項目與這單一給予LTRA治療狀況有明顯的相關傾向, 而且P值是有意義的(小於 0.01), 像是年紀居中間的五到十三歲兒童容易接受兒科醫師這樣的處方, odds ratio (OR)比起五歲以下的兒童有偏高的表現(OR 1.46, 95% CI 1.3-1.64); Caucasians裔(註, 通稱的"白人")比起African Americans裔(註, 通稱的"黑"人)較容易被給予單一LTRA治療(OR 1.40 95% CI 1.27-1.53), 而偏鄉(rural)的孩子也比城市(urban)的孩子較容易被這樣子的模式治療(OR  1.18 95% CI 1.08-1.13). 有趣的是, 統計也看到了, 給予LTRA單一治療的對象似乎比較少拿短效的乙二型擬交感神經促進劑(albuterol), 比較少拿口服的類固醇, 以及比較少回到醫師的門診就醫; 另外, 在急診和住院頻率上兩者郤沒有分別或差異. 

  我們如果仔細看這篇研究裡面的表格可以發現, 就住在偏鄉下的或是住在城市的地區來看, 仍有823:4238, 約1比5(1:5)的鄉下孩童接受單一白三烯素受體拮抗藥物, 而約為1685:10103, 約1:6(1:5.99)的都市孩童被如此治療. 而在病人越是到急診就診, 被開立LTRA治療的機會就越高(adjust OR, aOR 4.158, (95% CI 2.648-6.529), 但是如果被當成嚴重的氣喘則較不會被給予如此單一的藥物治療 (aOR 0.483 95%CI 0.420-0.555). 

  在多變項的因素分析下, 可以看到一旦被要求開立了短效的乙二型擬交感神經促進劑(albuterol claims),被要求給予口服類固醇(oral steroid claims)或是常回到醫師的門診就診(outpatient visits)時, 反而不太會被給予如此的單一藥物治療, risk ratio 分別為 0.64 (95%CI 0.62-0.66), 0.55 (95%CI 0.52-0.58)和0.62 (95%CI 0.59-0.65), P值均小於0.01. 

  透過這個研究的總結可以看到, 即使在2009年當時, 仍有一部分持續氣喘的孩童沒有被開立吸入式類固醇, 未來的臨床照顧, 仍要讓醫師告知患者在嚴重的氣喘應該使用吸入的類固醇, 並且透過醫療提供者和父母的認知, 讓一些新的照顧觀念更能被普及接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angyu 的頭像
    Kuangyu

    專科醫師陳光裕的部落格

    Kuang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