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提供了一點簡單,但是郤必須搭配著,好用來判讀臨床測試報告的,生物統計基本。
在最近的前一篇部落格文章,2017使用乙醯甲膽鹼methacholine的支氣管激發測試 操作與臨床運用價值,之中,版主已經介紹了支氣管激發測試(methacholine challenge test, MCT)的最新整理與認識。不過,想要進一步知道如何看待MCT測試,還要看懂打報告的結果是否真實符合生物統計學的規則。
簡單的說,有些報告令人看不太懂。因為,如果沒有注意到MCT的重要關鍵字,PC20,或是2017年以後,即將被大家經常使用的PD20,所表達在報告上的那個數字的大小,是否真的小於一個專家學會們共識所認同的標準,也就是PC20是否小於4mg, 或小於8mg, 或是PD20是否小於100ug, 或小於400ug等等,將沒有辦法確信這位受試者的支氣管過度敏感(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HR),是不是有意義地存在。
因此,不能只看MCT報告的最末一行,因為這裡可能只有【陽性】,或是【陰性】的兩種差別。不過,如果受試者的PC20差不多接近了16mg或是,PD20接近400ug的時候,即使測試報告被判讀為陽性("positive" for provocation test),郤仍有著較高的機會,並不是真實存在有AHR哦。
這後面所附的圖片之說明,在各位讀者醫師朋友,或是對於肺功能檢查之MCT結果的判讀有興趣的朋友與同學們,將可以提供作為一個找到,並且質疑支氣管激發測試錯誤結論,與錯誤報告的重要參考訊息囉。
References:
- ROC curve analysis
- Carter JV et al ROC-ing along: Evalu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Surgery. 2016 Jun;159(6):1638-1645. doi: 10.1016/j.surg.2015.12.029. Epub 2016 Mar 5.
- Introduction to the ROC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plot
- 進一步了解夜眠時躺平與日間持續坐姿有關的身體含水量移動狀態的醫學研究